深夜的武陵山脈被星光籠罩,中國電信湘西分公司政務云機房卻依舊燈火通明。48歲的劉松和幾位同事圍坐在一排裝滿了數據設備的機柜前,眼鏡片上倒映著跳動的數據流,正在為湘西政務云平臺做著網絡調試。這位扎根湘西23年的IT老兵,用一行行代碼在數字鴻溝上架起橋梁,以永不褪色的“電信藍”守護著少數民族地區的云端星河。
從一根網線開始的攀登
2000年8月,剛從湖南商學院畢業的劉松,帶著滿腔熱忱走進湘西電信。適逢電信主實分家改革,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被分配到實業公司,獨自扛起湘西聲訊系統運維重任。面對晦澀的操作手冊和復雜的設備陣列,他一頭埋進設備機房,對照技術文檔逐條測試系統代碼,僅用30天便攻克系統運維難關。當同事們發現他臉上終于重現笑容的時候,這個倔強的湘西漢子已能熟練處理絕大部分系統指令,順利實現業務的開通。
技術攻堅的“排頭兵”
2003年轉戰計費中心后,劉松開啟了他的創新征程。在客服10000系統運維中,他發現廠家提供的報表系統效率低下,不能適配本地化的統計分析需求,便自主研發附屬報表系統,通過他研發的報表系統,清晰展現出了當時的話務特征,生產部門也得以靈活調整話務臺席配置;當IVR技術逐漸改變呼叫中心業務時,他設計的欠費自動外呼系統如同精準的“數字催繳員”,每年為企業節省運營成本數十萬元。2012年他帶領團隊完成湘西DCN網絡升級改造,用兩天兩夜的堅守完成全州內部網絡升級。
云端逐夢的“架橋者”
2018年,劉松迎來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擔任湘西州政務云機房建設項目施工負責人。面對復雜的技術架構及緊迫的項目工期,他帶著行軍床住進機房,帶領團隊苦干70余個晝夜,順利實現項目交付驗收。在此后3年的云平臺運維保障期內,帶領團隊以零次重大故障的成績圓滿完成平臺運維保障任務,獲得州政府高度贊譽。建設州醫保專網時,帶領團隊走遍全州100多個網點,實現所有網點的高速入網,讓苗家阿婆在村衛生室就能刷醫保卡。
薪火相傳的“領路人”
在他的文件夾里,一張泛黃的師徒協議格外醒目。其獨創的“三帶三練”培養機制(帶思想練作風、帶技術練本領、帶項目練膽識),已為企業輸送10余名技術骨干。徒弟們仍記得,為完成客戶單位網絡順利割接,打造樣板項目,師傅帶著團隊奮戰兩天兩夜,當別人天亮都打盹的時候,他仍在檢查各終端聯通情況。如今他工位抽屜里珍藏的《網絡故障筆記》,密密麻麻記錄著一千多個網絡故障的破解之道,扉頁上“把簡單做到極致就是絕招”的墨跡,已浸潤了十余年光陰。
從青澀學子成長為湘西州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聲訊機房的值守先鋒蛻變為云網融合領域的領軍人才,劉松以廿三載光陰詮釋紅色電信精神。他用創新思維攻克技術難關,以匠心品質賦能數字化轉型,在平凡崗位書寫出不凡的通信人生。當晨曦照亮乾州古城的青石板路,這個身板瘦小卻又精神爽朗的工程師,又將開始新一天的征程。正如他常說的:“信息化建設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實,就像苗家姑娘繡花,針腳密了,云上的彩霞自然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