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當下的互聯網生活中,無論是上網注冊賬號,還是在線支付之前幾乎都需要驗證碼:有的是讓你點擊圖片上特定物體,有的是讓你輸入一串需要仔細辨別的數字與字母的組合,當然還有現如今我們收到最多的短信內容——短信驗證碼。但你知道嗎,這個簡單又略帶繁瑣的環節,卻在網絡安全領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驗證碼到底在驗什么?
既然叫驗證碼,那么它到底在驗什么呢?
驗證碼英文為“CAPTCHA”,是2002年路易斯·馮·安(Luis von Ahn)和他的伙伴們在卡內基梅隆第一次提出,它是“Completely Automated Public Turing Test to Tell Computers and Humans Apart”的簡寫,如果你看懂了,那么你就會知道它其實是一種基于人機識別的技術。這種測試是由計算機來考人類,而不是標準圖靈測試中那樣由人類來考計算機的方式,所以CAPTCHA有時也被視為一種反向圖靈測試。
簡單來說,驗證碼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人類和計算機在某些方面的差異,設計一個對人類來說容易,但對計算機來說困難的“考題”,從而區分當前訪問者是人類還是機器人。它以圖像、音頻文件或簡單問題等方式向用戶提供驗證碼測試,然后將用戶響應被發送回網站并使用高級算法進行驗證,以確定該響應是否可能是由人類或機器人提供的。如果響應被視為來自機器人或程序,則將被拒絕訪問網站或服務。比如,識別扭曲的字符、需點擊的圖片或滑動拼圖,都可以用來驗證用戶身份,確保操作是真實人類用戶執行。
換句話說,驗證碼的目的并非難倒你,而是保護網絡安全。比如,黑客可能會使用特定的程序,對某個特定注冊用戶進行暴力破解,不斷嘗試登錄。而驗證碼的存在就增加了黑客破解密碼的難度。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會使用計算機程序自動注冊大量僵尸賬號,用于發送垃圾郵件、進行網絡詐騙等。驗證碼可以識別并阻止這種自動化注冊行為。此外,它還能維護網絡公平,防止惡意攻擊導致服務器壓力過大而崩潰,如灌水、刷票等行為。在線上進行支付和轉賬場景中,短信驗證碼可以和生物識別技術結合,從而確保操作者身份真實,保障線上的交易安全。
常見的驗證碼類別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驗證碼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目前,驗證碼類型主要分為圖片驗證碼、音頻驗證碼、短信驗證碼、行為式驗證碼等。
01 圖片驗證碼
圖片驗證碼一般是扭曲或者涂抹的文字和數字組合。為了提高辨別難度,一般都會加入干擾線,比如在背景中添加干擾線或者讓字符顏色與背景色相近等。圖形驗證碼利用了人類視覺系統對復雜圖像的強大識別能力,而機器程序要解析這些帶干擾的圖像信息則比較困難。
02 短信驗證碼
短信驗證碼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驗證碼形式。當我們進行諸如修改密碼或者進行交易等操作時,系統通過發送一串隨機生成的數字驗證碼到用戶綁定的手機號上,要求用戶輸入驗證碼以完成驗證。這種驗證碼驗證方式依托于手機號碼的唯一性以及用戶對手機的實際掌控權,操作簡單直接且安全。
· 為什么短信驗證碼有時效限制?
通常情況下,短信驗證碼時效很短,一分鐘到幾分鐘不等,如果超過時效,驗證碼就會失效,需要重新獲取。一般來說,使用場景風險越大、越需要安全保護的驗證碼,有效時間越短。銀行等平臺的驗證碼時效性較短,有時驗證碼有效期僅有60秒。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法分子在短時間內破解驗證碼,極大提升了相關環節的安全性。
短信驗證碼環節通常需要在用戶輸入密碼后進行,二者形成雙重驗證。這在密碼學中,被稱為“雙因素驗證”,能夠確保操作安全有效。如果有人想惡意冒充認證,具有時效性的驗證碼就可以壓縮攻擊者的破解時間,讓“雙因素驗證”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此外,限制時間還避免了驗證碼的重復。當人們請求獲取新驗證碼時,系統會先檢查該賬號最近一次驗證碼的狀態,若舊碼仍在有效期內,就會拒絕生成新碼,直到原驗證碼自然過期。這種設計確保在有效期內,一個驗證碼只屬于一個用戶,避免同一時段內驗證碼重復。
· 為什么短信驗證碼通常只有4-6位數?
你有沒有發現一般短信驗證碼只有4位或者6位數,這是為什么呢?答案就是這樣的設計既保證了用戶能夠方便地記憶和輸入驗證碼,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驗證碼的安全性。
數字驗證碼的位數越多,其組合方式就越多,從而提高了驗證碼的安全性。例如,3位數字的組合數為1000種,而6位數字的組合數則達到100萬種。更多的組合數意味著攻擊者更難通過暴力破解的方式獲得驗證碼。
在某些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場景(如銀行交易),更長的驗證碼(如6位數)能夠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而在一些日常場景(如普通注冊、登錄),對即時性要求較低且安全風險相對較小的操作中,較短的驗證碼(如4位數)則更為便捷。
03 語音驗證碼
語音驗證碼則需要聆聽一系列數字、字母或單詞,并將它們輸入到文本框中,它借助了人類聽覺系統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來進行身份驗證,這為視障人士或無法使用圖像驗證碼的場景提供了一種替代方式。機器人程序如果不是事先輸入語料庫,很難識別和理解語音內容并進行相應輸入。語音驗證碼也有時效限制,但一般會比圖像驗證的時間更長一些。
04 行為式驗證碼
隨著計算機自動識別技術的發展,圖文驗證碼防御功能越來越弱。所以一種新型行為驗證碼隨機出現。這種驗證碼不再以字符或圖像識別,而是監測頁面上的行為軌跡(如速度、停頓、點擊力度、路徑是否符合Beta分布等)來精準判斷是否為人類。
比如拖動滑塊完成拼圖驗證;再如,要求點擊特定圖片(圖片上所有紅綠燈等)或按順序選擇文字等。
05 其他驗證碼
當然,驗證碼不僅僅是上述這幾種。比如,有通過知識問答或邏輯判斷驗證人類身份,兼具功能性與趣味性。比如簡單的算術題(2*1=?),又或者是簡單的文字問答題。此外,還有一些網站開始使用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來進一步提高驗證碼的安全性。
總之,驗證碼是數字時代“人機共存”的縮影。它從簡單的字符游戲演變為融合行為分析、生物識別的高科技系統,既是網絡安全的防線,也是技術進步的見證,其設計始終在安全、效率、體驗之間尋求平衡。雖然它用起來略帶繁瑣,但卻是保護我們個人上網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人們對網絡信息安全的關注和需求越來越高,也許很快會有更多方便快捷的驗證方式出現!
一句話總結:驗證碼是我們網絡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切記不能輕易給任何人!
參考資料:
1.長泰公安 :《【預警】驗證碼到底是什么?危害這么大》;
2.新周刊:《數字驗證碼,為什么都是4位數或6位數?》;
3.科普中國:《數字世界的“門禁”:驗證碼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4.百度百科:驗證碼。